
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机遇与趋势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,鉴于国内资产管理规模虚高的事实,短期内传统资产管理业务将更多停留在格局重塑上,不同机构之间此消彼长的态势将更加明显,长期中新增市场将成为确定性的增长机会。参考国际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经验,国内资产管理市场存在三大主要增量机会。一是养老金市场。养老金是全球资产管理市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方之一,在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压力下,国内的养老金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,国家社保基金将随国资划转加速扩容,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将市场化管理规模与日俱增,个人退休账户计划(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,IRA)也有望迎来发展良机。根据欧美的经验,资管机构如能在养老金市场分一杯羹,就能在资管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。二是私人财富管理市场。2017年国内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187万人,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58万亿元人民币,未来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和可投资资产规模仍将增长。目前中国的高端财富管理市场尚未出现具有绝对优势的机构,私人银行、信托机构和部分财富管理平台虽已凭借渠道、产品等优势捷足先登,但该市场仍有较大空白待填补。三是银行理财委外市场。在中国金融体系下,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难以动摇,也成就了银行理财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相对优势地位,但银行主动管理能力不足,需要委外管理来协助其完成投资管理任务。当前,银行理财市场正处于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的过程中,但预期收益产品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。在净值化转变过程中,若能够率先解决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的适度收益、较低波动的投资管理问题,提供相适应产品或相关服务的资管机构就能在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。
责任编辑:赵明来源:智通财经天大药业(00455)宣布其截止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。据智通财经APP了解,本报告期内,该公司录得综合主营业务收入约2.62亿港元,较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(去年同期)约2.66亿港元,轻微减少1.4%。毛利由去年同期约2.16亿港元,减少4.7%至上半年度约2.06亿港元,毛利率由去年同期81.3%微降至本报告期的78.6%。母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上升4.2%至260万港元。
确实,8月份将是“双限”后首个满三年的周期,会有一批新的购房人入市,但以此就对市场过于乐观,还为时尚早。知名地产专家,地产营销人韩乐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新增购房人可能没有开发商和中介想象的那么多,也不足以支撑通州楼市的量价齐升。原因就是,三年前通州实施“双限”以后,非通州居住生活的人,大部分都不会专门为了在通州买房,而交通州的社保,在通州工作上班,这样的机会成本太高,所以客户量不会猛增。
数据也同样佐证了这个现象,贝壳找房数据显示,今年3月以来,通州链家新增客源量呈上行态势,需求量的增长好于全市,5月全市新增客源环比增加2.4%,而通州区为7.3%。通州区新增客源占全市比重也呈上升趋势,5月达到6.2%,高于2017年5.3%的水平。2018年春节后三个月月均新增客源量比2017年月均水平增加25%。
在变化的环境中,资产管理行业传统的提供存款替代性资产管理产品、主要提供债务融资渠道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,但资管机构提供的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、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明显的不足。同时,资产管理业的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、满足多元融资需求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、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要求仍不匹配,需要不断提高资产管理业的供给质量,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资产管理业的需求,推动中国资产管理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“目前在估值僵局没打破的情况下,明年A股的盈利增速如果在0~10%,指数的摆动可能也就在这个区间。而在结构性方面,从2017年~2019年,结构性行情已经进行了三年,明年可能还是如此,只是和今年可能就不一样了。”该基金经理进一步说道。这种观点其实也得到了不少基金经理的认同,在这种情况下,不少基金经理针对明年的结构性行情已经开始在进行调仓换股。